不久前,在什邡市雍城街道田间,一片欢声笑语。只见田间金灿灿的稻穗迎风摇曳,肥美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溅起阵阵水花。农户和游客们弯腰收割、下水捕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喜人的丰收画卷。
“看着自己收获的金黄稻谷和活蹦乱跳的鱼儿,心里特别骄傲和满足!”来自什邡市外国语小学的王文华同学说,“第一次下田割稻子、抓鱼,太开心了!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也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激活传统农业内生动力。当地以桂泉村20亩稻田为试验田,融合“稻鱼共作”生态种养一产优势与亲子研学三产需求,尝试探索“生态赋能、业态融合”振兴新路径,实现“一田双收”。
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桂泉村作为试点,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该村水源充沛、水质清澈,特别适合发展“稻鱼共作”;二是村干部带头作用强,村民积极性高,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是该村距离城区适中,交通便利,有利于后期开展农旅融合项目。
盛夏时节,6400余尾鱼游入桂泉村稻田,开启“稻鱼共作”模式。鱼是“生态管家”,能以虫草为食、松土增肥,也是村民增收“黄金搭档”。金秋时节,稻因鱼更健壮,鱼因稻更肥美。据悉,项目预计每亩纯利润增收750元,20稻田为村集体带来约1.5万元新增收益,绿色水稻和泉水鲤鱼备受市场青睐。
桂泉村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新模式给桂泉村带来了可喜变化,不仅直接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传统农田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现在村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更足了!”
丰收美景吸引周边城市家庭的关注。桂泉村与研学机构合作推出农耕主题活动,家长、孩子抓鱼、割稻、听讲解,感受农耕乐趣。
据悉,桂泉村从一产突破到三产联动,以“小切口”撬动“大振兴”,将田园风光、农耕文化转化为消费场景与体验产品,为传统农业村注入可持续发展新活力。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总结桂泉村试点经验,逐步扩大‘稻鱼共作’规模。同时深化农旅融合,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延伸产品,打造‘桂泉稻鱼’特色品牌,建设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让更多群众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红利。”(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张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