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绵竹年画村迎来一批特殊的游客——成都市某小学近50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年画博览园研学基地,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年画展厅聆听讲解、动手填色,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这一研学热潮的背后,是总台秋晚的持续影响力。10月6日晚,秋晚在总台多个频道播出,绵竹年画及年画村作为文化元素亮相荧幕,迅速引发公众关注。节目播出后,年画村的游客量显著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研学团队订单络绎不绝。
在年画体验室内,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年画的历史与技艺,还亲手尝试绘制年画、制作拓片。小学生唐雅倩在《万事如意》年画上认真填色后兴奋地说:“年画颜色鲜艳,图案吉祥,贴在门上一定很漂亮!”带队老师李晶表示,组织此次研学活动,旨在让学生触摸“活态”非遗,通过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据绵竹年画博览园研学基地店长成寅介绍,近期基地已进入接待高峰,来自德阳、绵阳、成都等地的研学团队预约不断。“总台秋晚的传播效应非常明显,许多学校和社会团体主动联系,希望带学生来深度体验非遗文化。”
年画村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年画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同比显著增长。他表示,未来景区将结合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持续推广年画文化,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研学目的地。
总台秋晚的“文化带货”能力,让绵竹年画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也为地方文旅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非遗与研学、旅游的深度融合,绵竹年画村正成为四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记者 陈晓霞 通讯员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