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王国贵:羌山“数字筑梦人” 民族文化“传薪者”

2025-11-03 11:58:59 来源: 阅读:

  在绵竹市清平镇,有一位用镜头记录文化、用网络传递乡音的羌族共产党员——王国贵。作为四川金色清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羌汉文化宣传推广员,他凭借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新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悄然改变着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位独特的“数字筑梦人”。今年9月,王国贵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数字牵线,助力民族文化传承

  今年42岁的王国贵,是土生土长的清平人,也是一名羌族党员。他深知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主动担当起“数字牵线人”的角色,推动“绵茂一家亲”文化交流工程。他与绵竹市网络代表人士一同走进茂县,走访古羌城、坪头羌寨、黑虎羌寨等地,用短视频记录碉楼建造技艺、羊皮褂蜡染工艺等鲜活的民俗细节。

  这些视频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后,迅速引发关注,累计传播量超10万次。屏幕两端,绵竹网友为羌族建筑的智慧惊叹,茂县群众在熟悉的场景中寻回记忆。文化,就这样在数字空间中悄然回响。

  非遗新生,创新表达唤醒文化活力

  “非遗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可以对话的当下。”王国贵将非遗传承视为己任,积极参与清平非遗文化节的宣传,尤其聚焦于九顶山羌汉山歌的推广。这种源自两千年前的山歌,形式自由、内容多样,是羌汉文化融合的生动见证。

  在羌历年期间,他策划并直播了山歌演唱现场。非遗传承人身着传统羊角纹服饰领唱《太阳照》,银饰叮当,舞姿翩跹,银杏叶如金蝶伴舞。网友纷纷留言:“歌声里有山魂,有故事!”传统非遗在新媒体的赋能下,焕发出年轻的生命力。

  文旅融合,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王国贵积极参与清平镇直播嘉年华,带网友“云游”民族景区、探访特色民宿,推介山腊肉、手工织品等本土特产。他巧妙结合年节场景,讲述腊肉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寓意,赋予产品更深的情感与商业价值。“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他坚信,只有把文化做“活”、把产品讲“暖”,才能真正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尽管不直接掌握非遗技艺,王国贵却以“捕光者”和“传声人”自居。他用镜头记录传承人教唱山歌的专注,也捕捉孩子们学唱时的天真。这些影像与文字,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不断传播,如石子入水,激起层层涟漪。

  “数字技术为器,民族文化为魂。”王国贵用实干与创新,打破了文化传承的时空限制,搭建起跨区域的文化传播矩阵,在羌汉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中,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足迹。(记者 陈晓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