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体经营扩规模。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户”带动模式,制定《牦牛寄养激励办法》,明确饲草供应、技术管理、牦牛售卖等5方面给予政策性补贴,有效推动4家专业合作社与入驻企业签订牦牛寄养协议,共吸纳60户养殖户参与集中养殖,园区牦牛数量扩充至800余头。
(2)科学养殖增产量。依托托底性帮扶平台,与四川省草原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专家博士工作站,定期选派研究团队入驻园区开展肉牛养殖、良种繁育、饲草料开发利用等课题研究,助推园区实现牦牛短期育肥、饲草生产、免疫接种等“五个统一”,有效提升牦牛扩繁育肥能力,平均每头牦牛每周可增重5至6斤,较传统养殖周期缩短1年。
(3)盈余分红促增收。采取“固定分红+利润反哺”分配机制,入驻企业每年按700元/头标准向合作社固定分红,同步将销售利润10%按合作社持股比例进行反哺,各合作社共计年收益可达20万元,牧民群众人均可稳定增收1100元,极大调动牧民群众参与集中养殖积极性,构建形成园区有牛可养、牧民稳定增收双赢模式。
下一篇:巴塘县多管齐下绘就城乡宜居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