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多层次严责。落实20名县级领导、140名乡镇干部包保责任制及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切实把食品安全责任落到最小单元。截至目前,召开专题会议6次,签订承诺书840余份,县级领导进校园督导14余次,切实筑牢食品安全舌尖防线。
⑵多方面监管。聚焦校园周边餐饮、商铺以及食品供应商等重点,深入开展“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整治行动,查验食品供应渠道进货记录等,全力清除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54人次,检查校园食堂23家、餐饮及商铺41余家,发现问题13项,均已完成整改。
⑶多角度评价。实行联系领导、校长(园长)、值班教师、学生、家长多角度监督评价制度,全方位监督评价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和食品质量安全等情况。截至目前,联系领导、校长(园长)、值班教师陪餐100余场次,家长随机进校陪餐18场次,覆盖135余人,听取学生意见建议13场次、覆盖320余名学生,切实提升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