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罗江区调元镇百花村漫山遍野的红薯就到了采收季节,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红薯经过清洗、打浆、过滤、搅拌、压制等工序,就成了晶莹剔透的粉条。
趁着天气晴好、暖阳高照,当地农户将一排排色泽黄亮的粉条挂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远远望去,这些晶莹剔透的粉条犹如一挂挂瀑布,成了乡村最靓丽的风景线。
红薯是百花村种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当地从清末开始就有了红苕粉的生产作坊,鼎盛时期,全村有超过300户人家在制作红薯粉。近几年,当地人在秉承古法技艺的基础上,引入了部分机器用于辅助工序,制作符合当代人口味和喜好的红薯粉条。这种“土”“洋”结合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手工粉条筋道、口感好的特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小小的粉条加工链也逐渐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百花村的粉条因晶亮透明、筋道耐煮、柔润爽滑、营养美味,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近年来,多次受省、市农业部门邀请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并获得“群众最喜爱农产品”称号。因为有口皆碑,当地的“粉条生意”也越做越大,销售范围由近及远,原本“土得掉渣”的红薯疙瘩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条条”“红票票”。
据了解,目前,百花村全村每年加工红薯的数量可达80多万斤,红薯芡粉加工成的粉丝产量更达100万斤,年产值600多万元,成为当地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记者 洪意 通讯员 张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