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国雪梨之乡”有了新变化

2024-04-08 12:39:02 来源: 阅读:

  金川,有着“阿坝新江南”之称,地处川西北高原,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上游,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原山区县,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交融之地。有嘉绒故土、东女故都、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是一个感受大自然风光,感受少数民族同胞淳朴与热情的好地方。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金川县按照“抓点示范、串点连线、连线成片、连片推动”的思路,坚持在“规划、资源、环境、要素”上下功夫,抓紧抓实“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乡村建设任务,努力探索具有金川特色的乡村连片建设、城乡融合共兴新路子、亮点子、好牌子,全力推进金川县建设成和谐绿色、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宜居城市。

       修好“奔”富路 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连接起广袤城乡,更串联起机遇与希望。“以前我们挑着担子,坐车去城里卖梨。现在城里人坐车进村赏花、采摘、吃农家乐。”梨花盛开季,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农家乐老板朱学英满脸笑意地接待着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人。

  走进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四好农村路”周围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的梨树无不彰显着该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连绵的农田延伸向远方,高效的农业设施和独具特色的梨产业更是为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增光添彩。“‘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早已消失,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咯尔乡金江村支部书记彭开莲说,现在村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不仅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按下了“加速键”。同样,在金川县金眉雪梨现代产业园区,一条总投资1369余万元、全长约15公里的产业园区公路盘旋在金马坪村山谷,像一条丝带缠绕在翡翠般的山峦中。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雪梨、冬桃、车厘子、苹果、油菜等产业已然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近年来,金川县坚持以“打通断头路、发展旅游路、支持产业路、建设扶贫路、提升乡村路、形成网络路”为总体要求,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的建设理念,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构建“一横一纵、两环相扣”交通网络体系。截至目前,金川县公路网总里程达1493.643公里,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100%,行政村通农村客运率100%。当前,正值金川县上百万株梨花盛放,这张铺陈在金川大地的公路网,将一个个乡村紧密串联,串联起了“山水梯田、城镇村景”,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风景路、致富路、幸福路。万亩梨海,百里白蕊,整个金川河谷似茫茫雪海、银装素裹,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在梨花大道上,全国各地游客及众多摄影爱好者也齐聚这里,观赏、拍摄雪域高原规模最大的梨花奇景,领略“万顷梨园香雪海”的壮美风光。

       画好“村”规划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三月的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草木蔓发,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镶嵌在漫山遍野的梨花中,宛若仙境,美不胜收,一幅生态宜居乡村美景图尽收眼底。德胜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村庄,背靠着巍峨的石鼓山,面对蜿蜒的大金川河,自唐宋以来,就有藏族同胞在此居住,因地处川藏线上的交通要道,建村伊始,就成为屯兵戍守的重要隘口,也是藏汉文化交融的灵秀之地。走进德胜村,一个大大的“德”字映入眼帘。“这是我们面向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我们的治村理念——以德为胜。”德胜村支部书记刘再琼说,10年前的德胜村是全县远近闻名的“上访村”“问题村”,自从将“孝、善、和、俭”纳入村规民约后,倡导孝善文化,以德治村,短时间内便摘掉了“问题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德村”。风气好了,村里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回忆过去,刘再琼感慨万分,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文明新风劲吹,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断提升,旱厕改造、污水治理、道路泥泞……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金川县卡拉脚乡二普鲁村,曾经随处乱排的牲畜粪便给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不小挑战。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却是散养的牛群悠然地在草地上吃草,道路干净整洁的一派景象。“我们现在赶牛放牧都会扛一把铲子,及时处理路面上的牲畜粪便,这样就不会污染环境。”村民仁真如是说。二普鲁村的变化,得益于金川县围绕“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乡村建设标准,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和美化农村生态环境为抓手,通过9个乡镇16个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片区处理”方式,实现了生态宜居的蜕变。“我们村现在环境越来越美,房子越修越好,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二普鲁村支部书记侯正鑫说,实现蜕变后的二普鲁村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村民干劲越来越足,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已经走在了全县前列。近年来,金川县紧密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村片区划分中心村建设、“一主两核三带”发展布局,围绕“五美乡村”建设标准,聚焦“三乡一镇”资源相似、产业相近、地域相连实际,将庆宁村等11个村纳入“五美乡村”“重点帮扶村”范围,加快推进“千村示范工程”项目,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其他等4类142个项目,聚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的完美蜕变。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一座座美丽乡村正在“中国雪梨之乡”的大地上拔地而起,文明之花在这里绚丽绽放。

       做强“梨”产业 蹚出致富增收特色之路

       路上山、田成格、渠成网……金川县梨现代农业园区内,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便是一幅“云上新江南,醉美梨花源”的新画卷。咯尔乡金江村是金川雪梨的核心产区,也是金川县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这几年,村里的老梨树抽出“新芽”,梨产业焕发出新生机。所谓“新芽”,就是将梨树主干砍掉一部分,再嫁接梨枝实现矮化效果,解决过去金川雪梨树产量高,树型高大不好采摘的问题。“按传统种植方法,每亩只能种25株,且单一品种,现在通过‘矮化+密植’方式优化,每亩可种110株,且有多个品种,甚至一株梨树都有三四个品种。”当地种植大户刘维建说,果树改良后,梨子价格从过去的2元一斤卖到了现在的8元一斤,上市时间也从7月延长到了次年3月。

       此外,他还开发了梨花酒、雪梨膏等新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一棵梨树,实现了卖梨、加工雪梨产品、旅游三种收入。如今,金川县立足“一花一叶”优势资源,纵深推进雪梨品牌化、梨园景区化和梨品产业化,进一步擦亮了金川雪梨“金字招牌”。依托梨品牌,打好“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特色牌,“雪梨经济”已向旅游观光、民俗文化拓展,并围绕金川雪梨,推动旅游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举办“梨花节”“红叶节”“雪梨采摘节”等文旅活动,有效提升了金川知名度。

       同时,金川县按照农旅融合的建设思路,加快建设金川县梨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目前已覆盖金川县沙耳乡、庆宁乡、咯尔乡、勒乌镇,总占地面积1.2万亩。并先后培育雪梨深加工龙头企业6家,研发制作雪梨膏、雪梨糖、雪梨饮品、雪梨烘烤片、雪梨酒等制品,培育创立“金川雪梨膏”区域公共品牌。加快推动梨产业发展,让“梨味”更甜,更多的举措正在落地。

      “去年,我们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人士,有效结合金川特色,把‘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了金川的规划设计全过程。”在金川县乡村振兴局,记者看到了《2023年—2027年金川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金川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祥全介绍,根据该规划,全县将因地制宜分为世外梨园田园综合体、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生态田园现代农业区,产业格局形成一区一特色。盛开的梨花让整个金川充满诗情画意,美丽生态更是催生了“美丽经济”。

       当前,金川县已开启“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万亩振兴”的雪梨振兴计划,将加快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落地,形成工厂与梨农的利益联合体,进一步延伸做活雪梨产业链条,积极主动融入阿坝州“1+6”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大力实施“西环线旅游培育壮大”行动,以雪梨为媒,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面释放乡村经济乘数效应,走出独有金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的金川,美景如画、产业兴旺、生活如诗,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这块神奇秀美的土地上徐徐铺开。(严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