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云南曲靖发现3.9亿年前鱼类新属种

2022-04-14 12:34:23 来源: 阅读: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姜燕)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曲靖会泽县中泥盆世(约3.9亿年前)发现了肺鱼化石新属种——会泽滇双翼鱼。

  图说:会泽滇双翼鱼生态复原图(罗彦超 马萌 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方网站

  肺鱼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鱼,它们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通过类似于肺的鱼鳔直接呼吸空气,因而得名“肺鱼”。肺鱼可以摆脱水的束缚,在旱季时钻入泥土,将自己包裹在分泌物形成的茧中存活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待雨季来临再回到水中畅游。

  肺鱼起源于早泥盆世早期,随后快速分化,其多样性在晚泥盆世达到了顶峰。但在泥盆纪以后,肺鱼的多样性和演化速率逐渐降低,现在仅剩下三个属:非洲肺鱼、南美肺鱼和澳洲肺鱼。同其他鱼类相比,肺鱼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二者构成“姊妹群”。早在4.2亿年前的早泥盆世,人类的祖先便与这个亲戚“分道扬镳”了。约3.6亿年前,四足动物演化出肺并征服陆地,而继续生活在水中的肺鱼则以另一种方式摆脱了水的束缚。

  产自云南曲靖的志留纪和泥盆纪鱼类化石种类丰富、保存精美、原始类型多,填补了早期鱼类演化树上的大量“缺失环节”。产自早泥盆世的奇异鱼被认为是最原始的肺鱼,而杨氏鱼与包括奇异鱼在内的所有肺鱼构成“姊妹群”。两者的发现为研究肺鱼类的起源与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会泽滇双翼鱼的正型标本为一件头部标本,保存有近乎完整的颅顶甲、齿板、犁骨、副蝶骨与部分脑颅。研究人员借助高精度CT设备与三维复原技术,建立了化石标本的内部感觉管系统与骨片结构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与系统学分析。

  滇双翼鱼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第9种泥盆纪肺鱼。该研究不仅填补了会泽地区泥盆纪鱼类化石记录的空白,这一肺鱼新属种的发现也为厘清早期肺鱼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为认识泥盆纪肉鳍鱼类的早期演化与辐射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