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续、暑热难耐,极易引发中暑,轻则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重则可能导致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危及生命。如何预防高温中暑?户外作业人员如何防暑降温?近日,记者采访了疾控部门专家。
如何预防高温?
专家表示,预防高温需要调整作息时间。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高温时段尽量待在室内;科学补充水分,还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含盐的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不宜饮用冰冻水,容易诱发胃痉挛,加重中暑症状;选择合适衣物,首选轻薄、透气、浅色的材质,避免穿着紧身、厚重的衣服,以免影响身体的散热功能,同时要注意选择舒适的鞋子;做好防晒措施,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可以佩戴帽子、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注意及时休息。
中暑后如何应急处理?
专家表示,如果中暑,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以下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判断患者是否有反应?如无反应,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的过程中,让其在阴凉处休息,松开其衣服,为其身体降温;如有反应,将其带到阴凉、通风或有空调的地方休息,松开其衣服降温;在脖子、腋窝和大腿根部放置冰袋,这些部位的大静脉靠近皮肤表面。检查患者是否可以自己喝水,如不可以,请立即送至医院;如可以喝水,让其适量饮用运动型饮料或淡盐水,但要注意不要让中暑者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引起呕吐。如症状没得到缓解,请立即送至医院,了解情况的人应陪同中暑者前往医院。
户外作业人员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专家建议强化高温作业及户外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用人单位应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将劳动者与热源进行隔离,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药品,同时做好应急救援及演练。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户外作业人员外出时宜穿防晒服、戴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皮肤,并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多喝淡盐水、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等;平日里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应尽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注意及时休息;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其他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最好不要在高温天气室外作业,避免引发意外。(记者 曾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