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跆拳道赛场上,德阳籍残疾运动员刘渝凡、伍凯琳凭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斩获两银一铜,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刘渝凡,这位15岁的听力一级残疾运动员,在本次赛事中荣获KP60个人品势银牌和KP60混双品势银牌。他的跆拳道之旅始于9岁,当时只是因为喜欢穿白道服的样子,便走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2022年,刘渝凡代表德阳出征四川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与队友合作摘得跆拳道项目男子团体品势铜牌;2023年入选四川省残疾人跆拳道训练队,开始在更大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在省队,他接受了更加专业和系统的训练,技术水平得到更好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刘渝凡的双胞胎哥哥刘渝扬,同样是听力一级残疾运动员,也一同出战了本次全国残运会,并取得了个人第五的成绩。兄弟二人自9岁起结缘跆拳道,一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参加国家级比赛,他们用坚持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跆拳道传奇。在本届赛事中,兄弟二人并肩作战,为德阳赢得了荣誉。
20岁的肢体二级残疾运动员伍凯琳,在本次赛事中和队友共同拼搏,获得团体竞技铜牌和个人竞技第五名。
她的跆拳道之路起步相对较晚,但却充满了励志色彩。2024年,在德阳市肢残人协会的推荐下,伍凯琳凭借自身条件和潜力被德阳市残疾人跆拳道训练队教练组一眼相中。在教练组的精心培养下,伍凯琳展现出了惊人的进步速度。同年6月,她被输送到四川省队,仅仅3个月后,就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国家队,实现了从地方队到国家队的“三级跳”。这次残运会是她首次参加的全国大赛,在赛场上,她面对强手毫不怯场,沉着应战,最终获得个人竞技第五名,并与队友默契配合,夺得团体竞技第三名。
从最初的地方选手到如今的“国手”,伍凯琳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拼搏与进取。她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自身的付出,也离不开各级残联的选材和培养。
近年来,德阳市通过建立残疾运动员选材、培养和输送机制,为运动员们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每年残联都会会同教育、体育部门,深入校园、社区挖掘有潜力的残疾青少年运动员苗子,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同时,不断改善训练设施,提高教练水平,为运动员们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此外,还积极组织和鼓励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积累经验,提升水平。(姚金帮)
上一篇:当三星堆“遇见”绿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