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拴牢民族团结“同心结”。结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县3000余名公职人员按照“到村5任务”“入户5要求”全覆盖联谊10000余户农牧民家庭,培育“育籽员”近1000名,建立“石榴籽”联络群3000余个,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每个家庭中绽放。
⑵把稳法治服务“定星盘”。加大对低收入人群、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加大对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领域矛盾纠纷的法制服务保障。对已掌握需要申请法律援助困难群众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开设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解决诉求45件。
⑶搭建公共服务“连心桥”。通过开展社区照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社会工作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推动政策、养老、育幼、就医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解决“出行难”问题24户106人、“饮水难”问题4户25人,切实把“民生所盼”变成“民生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