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打破校际壁垒,优化教育布局。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原则,撤并19所学校组建5个学区片区,构建校联体框架。投入6662万元实施20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教师交流机制,组织龙头学校骨干教师定期赴成员校开展示范教学,统筹调配师资与课程资源,通过“强弱捆绑”“校际结对”促进城乡教学理念融合,缩小校际差距。
⑵创新共评机制,强化治理效能。出台教师流动、绩效考核等22项管理制度,实行核心校与成员校“命运捆绑”管理。校联体内联合制定发展规划,共建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校牵头、多校联动”格局。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动态监测成员校教育质量及管理成效,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评优评先挂钩,激发协同动力,构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教育生态。
⑶数字赋能,促进全域均衡。投入720万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网络全覆盖。搭建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直播课堂、录播资源库打破空间限制,保障偏远学校同步共享优质课程。运用大数据分析学情,精准指导教学策略,优化校联体数字化管理流程,推动教育资源高效流通,构建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