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04度24分17.0秒,北纬31度8分38.404秒,监测到疑似非法钓鱼行为,AI自动识别并触发预警!”“此处为禁渔区,请勿垂钓,请立即离开”……7月29日,记者在旌阳区渔政执法指挥中心看到,在没有现场执法人员的情况下,旌阳区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系统“逮到”一处非法钓鱼行为。
随即,旌阳区渔政执法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将LED显示屏上正实时跳动着重点水域的监控画面拉近,记者清晰地看到,堤岸处一名男子正甩竿垂钓的身影。“如果垂钓人员没有离开,附近执法人员20分钟内便会抵达现场,完成劝离处置。”该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我们建了这套系统,就相当于给禁渔监管装上了‘AI火眼金睛’。”
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节点区域,旌阳区67公里重点水域长期依赖“人防”巡查,执法人员常常陷入“跑断腿、看不全”的困境。为了突破这一执法“瓶颈”,旌阳区农业部门于今年投入建设了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融合了高清视频监控、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防线”,让禁渔监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记者沿旌阳区重点流域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矗立的监控立杆:顶端的监控云台360度旋转,可穿透雾气与夜色实现24小时高清拍摄;杆体配备的防水机柜内,电力设备稳定运行,保障数据实时传输;堤岸显眼处,“禁渔区智能监控全覆盖”的警示牌格外醒目。
“我们在重点水域、河道交叉口、堤岸关键点位布设了多套智能感知设备,不仅能识别钓鱼、毒鱼等非法行为,还能通过AI算法分析船只异常移动等。”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大队队长牟奡指着监控后台介绍,“渔政管理一张图”功能实时叠加水域地理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和执法力量分布,当AI识别到非法捕捞行为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工单,并附带实时定位和现场画面,同步推送至附近执法人员的移动终端,让监管从“盲巡”变为“精准盯防”。
“以前靠人巡,67公里水域走完一圈得大半天,遇上恶劣天气更是难上加难。”牟奡感慨道,“现在坐在指挥中心就能实时掌握全域动态,响应速度至少提升了几倍,效率比过去翻了几番。”
如今,旌阳辖区内的67公里重点水域内,智能防控网正持续运转,而这张由智慧与责任编织的保护网,终将让水更清、鱼更多,让“十年禁渔”的生态承诺落地生根。(记者 邱洁 曾可嘉 付惠远)
上一篇:中江燃气发电项目投产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