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江县仓山镇的百亩柑橘林里,24岁的新农人扶涌汶操控着无人机,为柑橘树进行精准作业。无人机“翅膀”旋转声,唤醒了“沉睡”在阳光下的柑橘林,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位曾经被质疑为“娃娃玩飞机”的“00”后,经过近9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将中职课堂上的无人机模型,转变为守护中江农业的智慧方阵。
扶涌汶是四川极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一名拥有近10年无人机操作经验的“老机手”。16岁时,初中毕业的他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新兴的无人机专业。“第一次操控无人机时,就像给童年梦想找到了落脚点。”扶涌汶回忆道。这个旁人眼中“玩飞机”的决定,让他成为当地首批农业无人机应用的探索者。
2018年,扶涌汶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农业无人机全自动作业的画面,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机遇。“给传统喷雾器插上‘翅膀’,这不就是未来?”彼时,农业无人机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扶涌汶和同学带着两台设备,扎根素有“川中粮仓”之称的中江。
然而,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和他的无人机,遭到了当地老农们的质疑。“20多岁懂什么农业?”“就这么个‘铁疙瘩’,哪里有我们自己打药打得仔细!”面对质疑,扶涌汶创新性地推出“先试用后付费”模式。在烈日下,他和团队成员带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奔波于田间地头,用实际效果赢得了农户的信任。
凭借着出色的服务,扶涌汶的团队逐渐崭露头角。2023年,其团队服务面积超过15万亩,2024年11月底,服务面积更是达到25万亩。服务范围也从单纯的无人机植保,拓展到无人机播种、智能施肥等农业生产全流程。
如今,扶涌汶的公司已发展成为集作业服务、设备经销、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团队正致力于研发AI病虫害识别系统,旨在让每寸耕地都能享受到科技红利。扶涌汶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智慧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科技赋能农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截至目前,其团队累计服务耕地超40万亩,相当于4万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江县构建了“政策输血+科技赋能+生态培育”三位一体的扶持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返乡创业。扶涌汶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江团县委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青年创业的实际需求,持续深化‘青创计划’,常态化组织开展‘青创说’主题沙龙活动,为创业青年搭建多元交流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为他们的创业之路保驾护航。”据了解,2022年-2024年,中江团县委共帮助28名创业青年申请到免息免担保创业贷款257万元。(记者 徐皓)
下一篇:什邡:稳步推进春耕备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