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生产线同时运转,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铜箔沿着轮轴滚卷而出,身着防尘服的技术人员分散在不同作业区熟练、有序地忙碌着……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德阳经开区的亨通精密铜箔科技(德阳)有限公司(简称亨通铜箔),只见车间全部采用数字化管控、智能终端无缝采集、数据实时自动汇总,各种“高精尖”技术无处不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火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锂电池产业也迎来广阔发展前景。亨通铜箔项目作为我市发展锂电产业的重磅项目,补齐了德阳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核心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强链补链,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亨通铜箔成立于2021年12月,占地面积248亩,规划建设50kt/a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年产5万吨锂电铜箔和标准电子铜箔,重点运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讯、3C数码等行业,可满足50万辆新能源车锂电池的生产需求。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开工,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万吨(锂电铜箔、电子铜箔各1万吨),二期建设3万吨(锂电铜箔、电子铜箔各1.5万吨)。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实现量产。
“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亨通铜箔项目建设提前完成,为项目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我们围绕‘场景全覆盖、市场全覆盖’,市场开拓达到了既定目标。”亨通精密铜箔总经理李学帅说道,2025年开年,公司的电子铜箔订单量同比已实现倍增。
据介绍,超薄铜箔是新能源车锂电池和5G通讯电路板的关键材料。亨通铜箔主要产品是电子电路铜箔、锂电池铜箔等,在铜箔生产相关领域累计申请专利15项,获得专利授权9项,自主成功开发了高温延伸铜箔(HTE)、低轮廓铜箔(LP)等附加值较高的高端铜箔产品。其中,4.5微米铜箔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超薄铜箔的“卡脖子”问题。
李学帅介绍,按照集团公司战略部署,亨通铜箔以“价值竞争”替代“价格竞争”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广达成了预期,专设的研究院负责产品迭代研发、产品公司负责成果转化,加上市场开拓,目前,电子信息领域用“特色铜箔”已具备了规模效应,头部客户市场认证基本完成,海外市场开拓也取得了突破。
“随着铜箔项目产能的释放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公司业务量有望持续增加,实现更高产值。”李学帅表示,公司通过持续推进“极限效率+极致成本”的各项工艺优化和技改项目,标箔和锂电单机产量较设计产能提高了2-5%。亨通铜箔还围绕“工艺全流程控制+在线实时控制+智能化改造”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助推德阳电子信息产业“低碳互联”融合发展,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记者 伍玲 实习生 刘应鑫)
上一篇:中江:企业复工复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