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紧扣省委社会工作部《基层工作者赋能培训方案》要求,坚持减负与赋能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依托2025年“社工英才”成长营,高质量举办“全科社工”提能培训班,探索形成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获得实效为标准的培训赋能新样板。
为什么要推动社区干部和社会组织向“全科社工”转型?
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所提出的“全科社工”,并非传统意义上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社工人员,而是指具备多领域知识,能够统筹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抓安全等多项任务的社区干部和社会组织骨干,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多面手”与“全能型”人才。推动社区干部和社会组织骨干向“全科社工”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工作不仅仅是贴心服务,还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单一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老龄化问题、流动人口管理、物业纠纷等,都要求社区干部具备更全面的技能和更专业的能力。所以,推动社区干部和社会组织骨干从“单一型”向“全科型”转型,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
如何确保培训课程切合实际需求?
这次培训最亮眼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调研式设计+“菜单式”供给+“点菜式”选课模式。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对标省委提出的“科学设置培训课程”“聚焦培训重点”要求,在培训前到广汉多个社区现场调研。调研基层社区干部和社会组织缺乏什么能力,听取社区干部的工作挑战和日常困惑。根据调研结果科学策划“课程菜单”,涵盖群众工作、社区营造、项目包装、AI办公和应急处突5个大类共23门课程。学员从23门课程中选择6门课程作为本次培训最终课程,通过“点菜式”选课让学员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职责精准匹配。
在实施方式上,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培训方式”,不仅安排集中授课,还设置沉浸式体验、实操化演练、小组式研讨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性和实战性。例如,在德阳科贸职业学院消防实训基地,200名学员通过亲身参与应急演练,从“眼会”到“手会”,显著提升了应急处突能力;在“AI办公技能”实训中,学员们掌握了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办公效率的新方法;在“群众工作实务”课程中,真实案例让学员对居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员们从培训中学到了什么?
为避免培训“盆景式包装”“作秀式表演”,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强化“全过程陪伴式”学习支持机制,通过“干部跟班学、跑调及时纠、学员说体会”三招,确保培训质量可量化、可评估、可反馈。培训结束后,学员普遍表示“培训打开了思维边界、增强了服务底气”。
“此次培训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身认知的局限;也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社区服务的全新视野。”来自广汉市金雁街道檀林社区的周兵说,“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社区服务不是短暂的‘爱心消耗’,而是需要专业、耐心与创新结合的‘深耕细作’。”广汉市唯爱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锐感触也很深:“社区营造、AI新应用、应急培训以及武侯区吉福社区等优秀社区的现场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与时俱进是社会工作者的必修之路。作为专业社工,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素养,强化专业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将行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才能真正做到‘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此次培训是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基层工作者熟练掌握政策规定、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目标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围绕省委“赋能基层、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分类施教”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化“全科社工”建设实践,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人才根基、注入不竭动力。(陈磊)
上一篇:广汉:国家安全教育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