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韵
金秋时节,壤塘县尕多乡1100余亩人工饲草基地迎来丰收季。尕多乡党委政府抢抓晴好天气,统筹人力与机械全力推进饲草收割,以“抢”字当头打响秋收攻坚战,为县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饲草保障根基。
走进尕多乡饲草种植基地,连片的饲草如绿色碧波铺展在高原上,郁郁葱葱的长势透着满满的丰产希望。田间地头一派火热的抢收景象:搂草机、打捆机轰鸣作业,在田野间勾勒出高效收割的图景;村民们以晴为令,三人成组、五人成团,有条不紊地穿梭在草丛中,收割、搂草、打捆、拉运等工序衔接顺畅,汗水与笑声交织,绘就出一幅生动的高原丰收画卷。
这场高效抢收战的背后,是尕多乡深入践行“农牧立县”战略的生动写照。尕多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联合村“两委”组建专项攻坚队,成功整合千亩零散地块,建成规模化连片饲草基地。同时,引入专业企业负责运营管理,从地块规划到日常管护全程把关,为此次丰收与高效收割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让今年的饲草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依托前期无人机精准施肥培育的丰产根基,收割期间,适配高原环境的割草机、搂草机、打捆设备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收割—晾晒—打捆—储存”全流程流水线作业。“机械收割比人工快太多了,一天能顶过去几十个人的活儿,还能减少杂质混入,饲草品质更有保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截至目前,基地已完成大部分饲草收割任务,经测算亩产可达1600斤,这些草产品将充分满足本地及周边养殖需求。
饲草丰收不仅是养殖业的“口粮保障”,更成了群众增收、集体壮大的“金钥匙”。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可获得450元的稳定收益,参与饲草收割、日常管护还能拿到务工收入,实现“一地双收”;村集体经济则通过产业分红持续壮大,为乡村发展积攒更多底气。与此同时,收割后的饲草将通过订单模式销往周边区域,推动“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加速成型,让绿色饲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扣‘农牧立县’等发展战略,立足本地土地和资源优势,优化集体经济产业模式。”尕多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把高原农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以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增绿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