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什邡,桂花香气漫过南泉镇金桂村的田野。刚收完稻谷的田垄间,村民洪传阔围着一台新设备打转,当地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他:“您抽水时打开这个开关,上面显示的是每小时抽水量、下面是累计用了多少水,一目了然!”
这台让洪传阔好奇的设备,来自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试点建设。作为四川省首批试点,什邡已在方亭街道慧剑村、雍城街道清流村等5个村落地样本井,为农灌机井装上“智慧水尺”。
南泉镇是水稻、川芎的理想种植地,每年稻谷收割后、川芎种植前,村民们必须把紧实的田土浇透泡软。洪传阔种了六七亩川芎,过去全凭经验定水量,“提前一晚泡田,淹到盖过泥巴就停,到底用了多少水,从来没算过。”但是,这种办法有很多隐患,水少了土壤泡不透、下种费劲,水多了又会让川芎烂根生病。遇上高峰,有的村民取水没节制,不仅自家作物受影响,还会导致邻里“无水可用”。
如今,“以电折水”计量体系建设让难题迎刃而解。经过样本井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工作人员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研究灌溉过程中水泵耗电量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确定出精准的水电折算系数。只要监测机井抽水时水泵的耗电量,就能科学推算出对应的取水量,完成农业灌溉用水的精准计量,实现从“模糊估算”到“精准计量”的跨越。
对于“以电折水”带来的变化,洪传阔充满期待:“以后浇水有准头,既能省水又能让川芎长得好,这技术实在!”当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以电折水”试点工作,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全省典型示范。(记者 曾征 通讯员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