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安局旌阳区分局反诈中心接到辖区某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其网点当天有一名操着外地口音的老人刚刚转了15000元,期间被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其手机上有一个名为“精准扶贫放款提现”的聊天群,一名职务写着“放款主任”的“老师”正不停地发来消息,对老人如何应对银行反诈提问作出指示,怀疑老人是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并将情况告知老人,提醒他立即到旌阳反诈中心找民警核实,而这名老人在答应银行工作人员后便迅速离开了。
接到银行的反馈后,旌阳反诈中心便安排民警等待老人的到来,可直到当天中午,也迟迟未见老人踪影,民警判断老人可能仍处于诈骗人员的操控中。民警立即联系辖区所有银行网点,将情况进行通报,并请各网点在发现这名老人后立即通知警方。
果然,就在当天下午,这名老人又到市区另一家银行网点转账,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告知了旌阳反诈中心,民警当即赶到银行找到老人核实情况。经核实,民警发现情况与他们推断的一般电信网络诈骗不同,这位老人已经沦为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帮凶”。
“我们赶过去询问才得知,这位老人下午又已经转出去了32600元,但转出去的钱却并非他自己的。”民警介绍。随后他们将这名老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通过查看老人的手机以及对其进一步询问,这才还原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名老人此前通过网络加了一个自称“乡村振兴”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方称可以给他发放一笔金额为298万元的巨额“精准扶贫款”。只要老人按照要求进行资格验证,即可完成申领流程,而这个资格验证就是要对其银行卡的真实性进行检测,方式就是在接收到对方转来的钱以后,再到外地的指定银行去把到账的钱再转到指定账户,经验证合格后,就可以拿到所谓的“精准扶贫款”,于是便有了此前的这些事情。
民警查看了老人手机上名为“精准扶贫放款提现”的聊天群后,确认其已经深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员的陷阱,成为对方“洗钱”的工具和帮凶。同时,老人也交代,其实他从外地乘动车到德阳来转出第一笔钱、听到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诫后,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在帮违法犯罪人员“洗钱”,但想到近300万元的巨额“精准扶贫款”,不死心的他还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继续助纣为虐。
据悉,这名老人因涉嫌违法犯罪,目前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当中。(记者 曾可嘉)
上一篇:甘孜县乡村建设与发展多点开花
下一篇:什邡将再添一个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