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奥
曾经的阿坝县,交通极为不便。广袤的草原和险峻的山川仿佛一道天然屏障,阻碍着阿坝县与外界的联系。那时,只有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和古老的马帮驿道,交通十分不便,货物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一趟行程需要耗费数日甚至更长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阿坝县交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世纪50年代,成阿公路的修建为阿坝县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这条长506公里的公路犹如一条希望的纽带,将阿坝县与内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没通成阿公路的时候,我们的物资都是靠人背马驮,成阿公路建成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回忆起过去,见证了成阿公路通车的退休干部索郎感触很深。
进入新世纪,阿坝县交通建设更是驶入快车道。如今,一条条崭新的公路不断延伸,将各乡(镇)、村紧密相连,曾经泥泞不堪的小路变成平坦宽阔的大路,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前去趟县城要走好久,现在路好了,去县城一天可以来回,非常方便。”求吉玛乡牧民甲巴满意地说。
“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可以去外面的大城市上学、旅游,增长见识。”家住贾洛镇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王秀姐高兴地说。
据了解,70年来,阿坝县公路规划里程从1955年的509公里增长到如今的163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公里、国道121.5公里、省道409.3公里、县道224.2公里、乡道公路726.4公里、村道公路105公里。完成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两个100%”任务,打通了农产品产销运输“最先一公里”和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客运“村村通”、物流“家家送”,保障了农牧民群众“行有所乘、物畅其流”的基本民生需求,切实解决了百姓出行难问题。
“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目的就是要让阿坝县的交通更加便捷、高效,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阿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孙玉勇说。
交通兴则百业兴。正在建设的久马高速(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公路就是阿坝县推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项目起于四川青海省界,经阿坝州阿坝县、红原县至马尔康市,与汶马高速公路接于王家寨枢纽互通,全长219公里。2022年12月底,久马高速公路阿坝段50公里(川青省界至阿坝收费站)建成试通车,结束了阿坝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率先实现了川青两省的高速公路连接。“久马高速公路建成后,从成都到川青边界的通行时间缩短为5个半小时,阿坝县与周边地区时空距离大幅缩短,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快速、安全。”孙玉勇介绍道。
久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大力促进阿坝县的产业发展。据了解,久马高速建设过程拉动了阿坝本地建材、运输等上下游产业,营收超2.1亿元。在民生改善领域,久马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开工以来,有1980名我州籍务工人员参与其中,阿坝县籍达650名,有力提升了当地农牧民收入。此外,久马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施工便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1.2亿元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沿线电力和通信建设,投入超3500万元用于电力建设,超600万元用于通信网络建设。
久马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四川省和青海省的重要通道,不仅加强了阿坝县与省内外地区的联系,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人员、物资和信息流通,同时还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久马高速公路是一条促进区域发展、民族团结的高原天路,必将带动阿坝县域经济、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孙玉勇感慨道。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如今的阿坝县,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的巨变不仅铺就了百姓出行“快车道”,也极大地推动了阿坝县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展望未来,阿坝县将继续在交通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