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技术攻关”引领创新。投资3300万元,先后建立3期试验厂房,攻克技术难题15项,建成投资小、运行稳定日处理量50吨的“小型生活垃圾无害化高温热解处理厂”,探索出快速烘干、干馏热解等一整套垃圾热处理工艺,有效解决传统焚烧造成二噁英污染的行业性难题,目前申报国家和省级技术专利7项。
⑵“实践运用”赋能发展。以“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厂”为基点,投入600万元。全覆盖建立19个小型生活垃圾集中压缩站,优化设定主要转运线路4条,引进2家公司规范化运营,构建起“户收集、乡转运、县热解”的垃圾处理闭环,截至目前,有效处理生活垃圾1.2万吨,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有效服务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⑶“精准服务”提升能级。落实“划拨土地、减税降费”等要素保障措施,将企业负责人纳入“科技工作者”名录,配备2名专职“科技保姆”全程跟踪服务。依托“两线”平台加强技术推广,截至目前,已接待省内外考察团40余次,签订框架协议1份、出售设备2套,实现产值0.9亿元,科技赋能发现效益不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