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强宣传。采取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等方式,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今年以来,发放宣传手册460余份,集中宣讲30余场次,媒体宣传10余次。
⑵重普查。制定遗传资源保护规划,开展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监测,调整公布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截至目前,辖区内拥有县级野生动物保护区5个,重点野生动物品种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种。
⑶重保护。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化应用+搭建物联网可视化管理平台”方式,实时监测野生动物状态;深化林草警务协作,发挥森林巡防队伍前沿力量,提升野生动物救治效率。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布置红外相机43个,打造信息化平台1个,组建巡防队伍16支,救治白唇鹿、赤狐、斑羚等野生保护动物20余种、17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