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渠网路网。争取资金350余万元,新(改)建沟渠42条16余公里,修建产业道路18余公里,进一步构建“外部畅通、内部循环”的渠网路网体系,通过“数智+灌溉”,实现远程操控关、放水,亩均灌溉用水量减少约30%,增产10-20%。
二是优化农机设备。依托我区小农机制造企业优势,组建研发小组3个,已初步研发出泽泻插秧机,投用后每亩种植成本可降低200余元,效率提升10%。引进适合丘区生产的既有农机400余台,水稻、大豆实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操作,园区内粮油机械化操作率达98%。
三是优化生产服务。建立直达村级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园区内蔡金镇为例,采取“2+3+8+n”模式,建成由科宇、乐天农机合作社作为区级服务中心,瓢咡井村、中心村、朱庙村作为片区分中心,每个村作为小型服务点并配备1—2名社会化服务协办人员的“全托管、半托管”服务模式,提供育秧、打田、播种、施肥、收割等各类服务,覆盖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