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中江县“有牌牌”的土黑猪连接着有盼头的好日子

2025-08-09 09:12:27 来源: 阅读:

  凌晨6点的中江县光明市场,早已是一派人声鼎沸的繁忙景象。在市场东侧的肉类交易区,新开设的“中江土黑猪鲜肉铺”摊位前,长长的队伍从开市起就没断过。“给我切两斤五花肉!”“这个后腿肉怎么卖?”……此起彼伏的询价声中,摊主谢师傅手中的砍刀在案板上敲出欢快的节奏,格外引人注意。摊位上方,崭新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牌匾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而案板上新鲜宰杀的土黑猪肉,则是摊位的“主角”。肉质红润、肥瘦相间,泛着诱人的光泽,引得排队的顾客频频探头张望。“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火,一天最多能卖两三百斤。”谢师傅一边娴熟地按顾客要求分割猪肉,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作为中江县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成果,这家鲜肉铺的开业,标志着中江黑猪产业正式迈入品牌化、市场化新阶段,标准化养殖的成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这些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黑猪,来自中江县通济镇地桩村的养殖基地。沿着乡间小路走进养殖场,1200多头黑猪在宽敞的圈舍里悠闲踱步,有的低头拱食槽里的玉米、豆粕,有的在户外活动区撒欢奔跑。这里实行放养模式,黑猪可以在山坡上自由活动,充分享受“运动时光”。

  “我们坚持以纯粮为主,搭配自家种植的红薯藤、萝卜缨等青饲料,一头猪要养足12个月才出栏。”终将鲜品牌负责人戴晓红向记者介绍。一旁工作人员手中的记录本,则详细记录着猪的进食量和健康状况。“去年光是地桩村基地,年产值就达到300万元。牌匾背后,是实打实的品质底气。”戴晓红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在黄鹿镇的种猪场工地上,施工正酣,工人师傅们正在给产房区的墙面刷漆。“很快就能完工了,”戴晓红介绍,“这里专门饲养母猪,480个‘猪妈妈’一年能产上万头猪仔。种猪场采用先进的分栏饲养模式,每个母猪栏都配备了自动饮水器和食槽,能确保猪仔的成活率。”

  据了解,黄鹿镇种猪场未来生产的仔猪将实行代养计划,为当地村民开辟稳定的增收路径。养殖场统一提供猪仔、饲料和技术指导,村民负责日常饲养管理,待黑猪达到出栏标准后,再由养殖场按协议价格回收,形成“企业+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

  黑猪肉因口感好、风味足备受消费者喜爱,具有显著的品牌溢价能力。为做优做强黑猪产业,中江县积极建立技术支撑平台,推动黑猪产业生产和精深加工等体系建设发展。从树立“中江黑猪”本土品牌、到打通市场销售推广渠道、再到制定产业标准,中江县正全方位、高质量地推动黑猪产业发展。

  如今,中江土黑猪已形成“育种—养殖—屠宰—销售”全产业链。从通济镇的猪圈到县城的菜市场,从黄鹿镇在建的猪场到村民的钱袋子,这条产业线正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特色产业突围之路,土黑猪产业的全链条布局,形成了“养殖端—加工端—消费端”的闭环。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黑猪养殖的规模和品质,更为中江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 徐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