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7月1日夜间强降雨影响,7月2日17时,绵竹市广济镇云盖村2组一处高风险斜坡发生约2立方米落石,导致下方村民周发贵的住房受损。由于当地提前启动避险转移机制,受威胁的1户2人已于当日19时前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的成功避险。据悉,这是我市今年入汛以来首起地灾成功避险案例。
7月3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周发贵家的住房损毁严重,从山坡上滚下的落石将房屋背面砸出了一个大洞。“那晚多亏了村干部及时让我们撤离,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感谢每一位工作人员。”看到眼前破损的房屋,周发贵的妻子张廷会心有余悸。
这场与灾害的赛跑,早在险情发生前便已展开。7月1日17时51分,绵竹市气象局通报广济镇沿山区有强回波生成,可能有短时强降雨。经会商研判,考虑到持续降雨可能造成高风险斜坡坡面危岩块体松动崩落,绵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8时发布地灾黄色预警。
“预警发布后,我们主要通过短信、电话等,要求辖区乡镇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检查’工作,并要求所有乡镇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对所有受威胁群众全部进行避险转移。”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严峻形势,各级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
“因为连续降雨,我镇近期多处发生落石、坍塌,现实风险巨大,我们要求所有的镇村干部和社区干部必须下沉到一线,对辖区内所有的隐患点和高中风险区逐一进行排查。”广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我们要求属地村社协同落实避险管控措施,坚决防止人员伤亡。”
“接到上级的指令后,我们立即通知村里高风险斜坡区内靠近坡脚的5户12人采取投亲靠友或到村委会集中安置的方式提前避险转移,并安排村组干部到群众家逐一核实是否撤离。”云盖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成功避险,离不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事发后,绵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启动灾后处置预案,在危险区外拉起警戒线,做好群众安置工作。下一步,将对落石区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和处置,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据了解,该落石点属于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是高风险斜坡,按照“点面双控”要求纳入监测范围。近年来,我市健全完善“点面双控”灾害防控体系,有效覆盖了在册隐患点和风险区,对高中风险区域实施“巡查+监测”双重管控,并将受威胁群众全部纳入避险转移范畴。此次成功避险,正是该体系在实战中的有效验证——基层单位接到预警后迅速响应,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通过逐户敲门通知、建立转移台账等方式,确保危险区域群众应转尽转,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了可借鉴的“德阳经验”。(记者 赵萍 实习生 何雨霏)
上一篇:德阳爱心企业为乡村学校送来清凉
下一篇:德阳“网球少年”将出征省级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