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德阳经开区的德阳市金鑫片区工业文化博物馆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首期4号、5号楼的加固工程紧锣密鼓展开,施工人员按序开展副楼屋盖及隔墙拆除、外脚手架搭设、钢结构加工、建筑垃圾清运等基础作业。“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25%左右。”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陈方建介绍。
这座集工业遗产保护、历史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预计11月底左右完成加固工程,交付后期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德阳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金鑫片区工业文化博物馆选址于原金鑫机械厂旧址,总建筑面积9.69万平方米,总投资4.2亿元。项目保留了老厂房特有的红砖墙体、龙门吊、蒸汽管道等工业元素,通过“修旧如旧”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分“既往”“开来”两个功能区,一边展陈工业遗存,一边打造新业态。
在5号楼前,一块编号003的指示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的内容印证了这栋建筑的历史: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1850.93平方米,木屋顶排架结构,内部砖砌拱券承重,系按苏联专家设计图纸建设,时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第一工程局机械厂机修车间。建成后,承担该局各土建公司的各种汽车、特种工程机械及各类加工机械的修理。21世纪初,为塔式起重机生产车间。
“经鉴定,为满足再使用30年的要求,拟采用钢筋护笼对墙柱进行加固处理,屋面改造采用轻钢结构体系,配套选用兼具防水、保温、隔热功能的复合建材。”陈方建介绍,外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将逐步启动车间特色梯形柱的加固作业。
“‘修旧如旧’比新建更难。”陈方建说,为保留风貌,将运用原砖修复外墙砌体、新材料仿旧处理、复刻老厂房门窗样式、木屋架替换为钢屋架后采用仿木纹漆修饰以贴近原结构风貌等工艺工法,“让老设备‘站’在原地讲故事,让观众能零距离触摸德阳工业脉搏。”
“博物馆不仅是陈列文物的场所,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项目相关负责人阳永强透露,目前各方正在加紧协商,做好后期运营方面的沟通对接,一方面梳理好工业遗存等核心展陈名录、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做好现代设计手法的结合运用、确保新旧元素更好融合。
从轰鸣的厂房到生动的博物馆,随着项目的推进,这个城市的工业记忆将被重新唤醒,为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记者 伍玲)
上一篇:绵竹加速绘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