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双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己富不算富,能带乡亲一起富才是我最大的人生追求。”这是每一位九寨沟县双河镇返乡创业人才的心声。在双河镇,一位位乡贤反哺家乡的故事接二连三。
悠悠桑梓美,与君共携手。近年来,双河镇通过返乡企业、返乡人才反哺家乡促进产业发展、用好自然资源带动村民就业、借力电商优势拓宽销路等方法,不断深挖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经”。
留住乡愁的“致富田”
驱车沿盘山公路来到海拔2000余米的双河镇罗依片区,一片随山势蜿蜒、层层叠叠的葡萄园、李子园映入眼帘。园区建设得益于2014年九寨沟县委县政府招引李长江、毛海平等企业家回乡创业,在被誉为“九寨粮仓”的原罗依乡建设九寨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该园区流转土地12000亩,种植酿酒葡萄5000余亩,打造葡萄酒窖、云舍酒店、星空酒店、水上餐厅等服务业,研发“LCJ”和“九寨庄园”系列葡萄酒,开发高山雪菊、苦荞茶等特色产品,建成集会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接待中心,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九寨·世外罗依”农旅品牌。
双河镇大寨村村民雷幺花曾经外出务工多年,2022年得知园区正在招工便回来应聘酒店服务员一职。她说:“我父母年纪都大了需要人照顾,在园区上班解决了这个大难题。”现在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今,一方梯田不仅留住了乡愁,还成了村民的“致富田”。据园区负责人陈开斌介绍,园区每年用工30000人次以上,除固定的60余名园工外,农业生产用工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收入难的问题。园区每年发放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1200余万元,罗依片区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
走出山区的“致富果”
罗依片区的小气候适宜发展特色水果,加之地下水丰富,毛海平的4200亩李子园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
2017年,李子园区进入丰果期后,由于品种和销售渠道单一,园区经济效益不高。2020年,在九寨沟县农科部门帮助下,毛海平彻底解决了李子品质、产量和采摘期等问题。改良后的五月脆、青脆李等品种,采摘期延长了2个月,引进的新品种蜂糖李、槜李进入了国内高端水果市场。
科技攻关、品种改良后,市场是关键。九寨沟县委、县政府先后与浙江省嘉兴市总工会等单位协调,为九寨沟李子打通了市场销路。如今,毛海平的李子主要销往浙江、厦门、北京、深圳等地的大商超。
当前,李子园区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李子为主导产业,建成种酿一体产业链条。今年销售李子600余万斤、实现收入3000余万元,李子酿酒6万余斤,九寨蜂蜜生产线正在加快安装调试。园区走出了一条一支多产的致富路,拓宽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渠道。
电商敲开的“致富门”
行走在双河镇团结松柏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荷叶坡,一栋栋风貌统一、基础设施超前、服务功能完善、具有藏式风格的新村让人眼前一亮。
2016年,双河镇先后争取资金8000多万元,采取统一规划、户户补贴、农户自建的方式,将团结村、松柏村二组集中搬迁到地处九环线、适宜居住的荷叶坡安置点,共安置146户560余人,其中脱贫户63户250人。
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目标,2023年以来,双河镇积极争取290余万元实施“白马风情驿”民宿和“白马风情”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建立网红带货直播间,动员本村党员“九寨二哥”直播带货和经营餐饮业,依托公式舞表演、面具制作等方式挖掘传承白马文化,以经营藏家乐、民宿丰富文旅业态,让群众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真正让文化变成产业、资源变成资本。
如今,荷叶坡安置点通过“网红线上带货+‘流量’效应+传统特色餐饮”模式,由电商敲开的“致富门”,把群众“土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直播带货收入400余万元。
基层发展空间广阔,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下一步,双河镇将立足“农畜互补、交旅互促、三产融合”定位,以创建“旅游度假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九寨东南新门户”为目标,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结合各村实际在产业均衡发展上下功夫,实现村级品牌效应,鼓起群众“钱袋子”,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德阳市科技馆建设项目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