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的寒意还未散去,三星堆博物馆外已排起长龙。首先进馆的人群中,一抹抹“志愿红”格外醒目,他们是“我来讲堆堆”志愿者,正热情地引导游客、解答疑问,为即将开启的“古蜀探秘”之旅增添一抹暖意。
“您好,欢迎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我是志愿者讲解员,今天就由我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古蜀文明。”“大家看,这件金杖上的鱼鸟纹饰,放到今天都能引领潮流。”展厅内,志愿者姚红清脆的嗓音立刻吸引了游客的注意。讲解中,她不时半蹲着身子,用肢体语言比划着文物的细节特点,几个孩子踮着脚认真观看,眼睛瞪得溜圆。一位老人掏出老花镜,边听边在笔记本上速记:“这讲得比电视上还精彩!”
“你看,这是青铜大立人像,它可是三星堆的‘镇馆之宝’。大立人手里原本握着什么?有人说是象牙,有人说是权杖,堆堆给大家留了个‘开放式结局’,就等您来想象!”在另一个展馆,志愿者讲解员孙茂手持讲解器,面带微笑,将三星堆的历史文化、文物故事娓娓道来。游客们举着手机围成半圆,拍照声此起彼伏。场馆外虽然寒冷,这些“志愿红”热情的讲解却给游客带来了一阵阵暖意。
“我要把参与志愿者讲解的过程和感受与师生们分享。”忙完一场讲解后,来自德阳市庐山路小学的志愿者讲解员徐海蓉忙着整理工作笔记。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是徐海蓉思考的方向。
“以前来三星堆博物馆都是自己看,很多地方都不明白,这次有了志愿者讲解,对古蜀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重庆的游客李仙林说。
去年,为满足讲解服务需要,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广汉市文旅局携手三星堆博物馆等多部门发起“我来讲堆堆”志愿服务项目,计划组建一支专业化志愿讲解队伍为游客服务。项目一经发布,不到一周,近千人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包括370余名大学生、200余名企事业单位职工、280余名教师与公务员等。经过多轮考核,姚红、孙茂、徐海蓉等45名志愿者正式上岗,成为三星堆的“志愿讲解员”。
“讲文物不是背课本,要让文化‘活’在烟火气里。”姚红说,自己是广汉中学一名历史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她就非常注重通过生动的故事、互动的方式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讲解文物和历史,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魅力。
还有很多志愿者不仅用接地气的方式为游客讲述,还以更形象的描述与游客互动,比如有人用“火锅体”描述青铜器:“这件文物,或许就是古蜀版‘鸳鸯锅’”;有人把青铜着裙立人像,比喻为“东方健身教练”;“这个陶罐或许是几千年前工匠故意‘做旧’的‘潮款’。”精彩的互动让现场其乐融融,一位大叔听完竖起大拇指,“听你们讲完,我感觉到处都可能埋着国宝!”
夜幕降临,随着最后一批游客走出展厅,姚红、孙茂、徐海蓉等志愿者结束了当天的服务工作,大家摘下讲解器,嗓子沙哑却笑意盈盈。据介绍,从1月20日到2月12日,广汉市在三星堆博物馆出动志愿者450余人次,服务游客7000余人,服务时长4100余小时,收到留言点赞超千条。(记者 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