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看似简单的数据里,不但蕴含着前3个月的热情与汗水,更预示着上半年乃至全年的趋势和成绩。今年一季度,绵竹市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工业领域精准发力、拼搏赶超,奋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1至3月,绵竹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0%,实现首季“开门红”。
订单“飘红”
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
近日,走进天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交织成奋进旋律。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忙碌,争分夺秒地赶制订单。“我们主要生产火电及核电汽轮机、燃气轮机、风机等透平叶片以及特种车辆、油气采集等大中型精密模锻件。”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天军介绍,今年企业着眼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工作,目前市场订单持续“飘红”,已排到了8月份。一季度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5%,不仅超额完成了一季度目标任务,还有望提前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天仟重工有限公司拥有250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模锻生产线、8吨数控全液压模锻锤模锻生产线、3吨及1吨电液锤自由锻生产线、热处理生产线和金属材料检验试验室。去年,该企业引进了自动焊接机器人,对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从“根”上优化了原有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今年,企业将继续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锻件三维扫描自动打孔系统,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到新高度,全力推动企业走高端、高智、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降本增效
“智改数转”硕果累累
在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加车间内,焊接机器人挥动着灵活的“手臂”,精准地对产品进行焊接作业。另一边,技术工人操控着数控双头钻对产品进行激光切割,整个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目前,我们公司已拥有2台焊接机器人和1台数控双头钻,可大幅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显寿告诉记者,借助新技术、新装备,企业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忙生产。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
近两年,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持续推进“智改数转”工作,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大力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系统和智能装备,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企业将在稳固原有市场订单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努力实现营收和产值“双增长”。
政策赋能
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走进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叶片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全力以赴忙生产,争分夺秒地赶制订单。当天,绵竹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一行深入企业与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将政策红利“送上门”,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一季度,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各部门的政策帮扶和指导服务下,公司保持稳健发展态势,顺利完成全年既定任务的25%。”鑫坤机械总经理刘胤桐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加快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全力冲刺年度生产经营目标。
近日,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一批研磨设备即将发往山东。这家公司致力于超细研磨设备研究与制造,设备主要用于钛白粉、化纤、新材料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一季度拿到了3000多万元的订单。总经理冯岳告诉记者,企业享受了稳岗补贴、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费补助以及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去年以来累计享受补贴及减免费用120余万元,“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绵竹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优化等组合拳,助力企业加速奔跑,迈向发展新高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快马加鞭
冲刺全年“满堂红”
为推动工业经济从一季度“开门红”冲刺全年“满堂红”,绵竹市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简化审批流程到提供贴心服务,从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让企业安心扎根、茁壮成长。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共进的繁荣生态,推动工业层级节节攀升。
站在首季“开门红”的新起点,绵竹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记者 徐兴铧 通讯员 周韵 罗天琪 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