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元级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四川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先导性基础产业。近年来,罗江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发展以玄武岩纤维为代表的先进材料产业,全力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石成“金”
激活玄纤产业发展新动能
今年6月,嫦娥六号着陆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令人瞩目的是,这面五星红旗非常特殊,是“石头拉丝”做成的,这种丝线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名叫玄武岩纤维。据了解,利用玄武岩制成的国旗具有非常优异的隔热抗辐射性能,能够抵御月表恶劣环境。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月球,织就这面国旗的玄武岩纤维也被更多人知晓。
玄武岩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业新材料”,可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海洋、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等优异性能。
“玄武岩经1500℃高温熔融后,通过拉丝漏板高速拉成连续纤维,强度是普通钢材的5倍,不仅如此,它还耐盐碱、耐高温,性能与碳纤维相近,价格却只有碳纤维的1/10左右。”在位于罗江区的四川省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玻纤”),销售人员王伟搬出一卷金褐色的玄武岩纤维,向记者介绍其特点。
记者伸手触摸这些“发丝”一样的玄武岩纤维,触感细腻而令人惊叹。“一块石头变成这样的‘丝线’,按照大的步骤来说,需要磨粉、配料、熔融、拉丝四个步骤。”王伟介绍。记者尝试拉扯,却发现其极具韧性。“别看这小小的一束,一束可是有2400根纤维,这种纤维具有较强的拉伸力学性能,能达到2800兆帕。”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走进生产车间,只见玄武岩纤维拉挤生产线正有序运转,旁边的纱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捆捆玄武岩纤维,千丝万缕的纤维经过树脂浸泡、加热固化、冷却牵引等工艺,一根根玄武岩复合筋被舒卷机打捆收卷,“这些复合筋可以用在建筑工程领域,能抗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重量仅有同规格钢筋的四分之一。”四川玻纤复合材料厂销售人员常青说。
在成品展示区,记者看到了玄武岩千磨万击后的“七十二变”。指着一袋被切割成小段的玄武岩纤维,常青举例,“这是玄武岩纤维短切纱纤维,能被用来铺设高速公路和飞机场,添加玄武岩纤维可提升道路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综合性价比高。”
在民用领域,玄武岩也可以制成防火保温板、耐高温输送带、防火门等。“目前玄武岩纤维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当我们去景区游玩,脚下的栈桥也可能是玄武岩纤维做的。”常青说,从坚硬的岩石,到高附加值的纤维,玄武岩在罗江完成了“点石成金”的蜕变。“过去,玄武岩石子用来铺路,一吨只能卖100元左右。现在被拉成丝,制成复合材料后,一吨能卖到4万元,‘身价’翻了百倍,可谓是‘点石成金’了。”
2020年,四川玻纤世界首套万吨级池窑连续玄武岩纤维投产。在此基础上,四川玻纤不断进行技术优化,靶向发力,攻关突破,继续巩固和保持连续玄武岩研发和生产的领先地位。
然而,玄武岩纤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才能突破重围?罗江的回答是:坚持“科研+市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极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近年来,罗江区以玄武岩纤维为主的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四川玻纤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连续10年投入近1.8亿元资金,自主攻关池窑法生产技术,连续攻克原材料均质化、均匀加热、熔体可纺性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玄武岩纤维在迪弗电工、中航管业等企业也得到应用。
在做强自身科研平台的同时,外部借力同样步伐稳健。罗江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其中,四川玻纤充分发挥领先的技术优势,同四川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合作,联合开展下游复合材料研发攻关,在建筑、水利、军工、交通等领域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制品有道路工程、复合材料两大类,普遍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低温、绝缘、防火等特性。
绿色蝶变
助推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罗江区的四川省金路树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路树脂”),投资4200万元的德阳市首套2×20蒸吨电极锅炉正紧张工作。据介绍,这也是全川最大的燃煤锅炉电能替代项目,引进了两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清洁能源装备——浸没式高压电极蒸汽锅炉。通过该项目及配套余热利用项目实施,该公司彻底淘汰了燃煤锅炉(燃煤锅炉合计为240蒸吨),实现无煤化清洁生产。每年可节能标煤2800余吨(当量值),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氮氧化物100余吨、二氧化硫100余吨、颗粒物2吨……
金路树脂是四川新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是德阳老牌化工企业、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聚氯乙烯树脂、烧碱、钾碱。近年来,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化工生产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今年10月,四川省金路树脂公司电石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消除电石渣、电石渣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循环利用电石渣废物10万吨/年,生产氢氧化钙系列产品14万吨/年、副产品竹纤维4万吨/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以前的废弃物电石渣,经技术加工后,被当作脱硫产品原料销往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龚西说,“这让我们尝到了环保的甜头,绿色发展成为内生动力。”
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除了引入高质量的设备,金路树脂还另有“高招”。跟随负责人的脚步,记者看到了金路树脂12兆瓦光伏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共计铺设19350块单晶硅光伏组件,年均发电量950余万度,于今年9月全面完成建设实现并网送电,项目所开发电量由金路树脂全部消纳,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9487.3吨,年节省标准煤3425.7吨。
近年来,金路树脂先后实施了燃煤锅炉电能替代节能改造、高副产中压石墨合成蒸汽炉、余热利用等节能改造项目,为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金路树脂交出的“绿色成绩单”,只是罗江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罗江区全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度挖掘存量企业发展潜力,支持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持续扩大产能、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节能、绿色发展。
目前,罗江区拥有以四川玻纤、金路树脂、迪弗新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材料企业87户,其中,金路树脂乳液树脂项目已中试成功,投资2亿元的迪弗玄纤复材项目正开工建设,川纤无机非金属产业园已投产。除此之外,先进材料产业园、汉江PET新材料、汇利特种材料、中硼药玻、强升科技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2023年,罗江区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记者 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