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改善住房促“宜居”。针对农牧区住房短板,选取热加乡、登龙乡、绒盖乡作为试点,以改门、改窗、改梯、改厕、配套产业用房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住房“四改一优一配套”行动,采取“政府补贴+农户自筹”形式,设立奖补资金池357万元,制定监测户、一般户两类奖补标准,采取“专班验收+乡镇督导+农户自建”建房模式,完成20户住房改造提升,向农牧民奖补资金50万元,有效改善农牧民住房环境。
⑵发展产业促“宜业”。充分利用托底性帮扶平台,争取托底性财力补助资金328万元,在全县15个乡(镇)实施“庭院经济”,围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五种发展模式制定完善《庭院经济奖补细则》,采取农户申报、“村两委”核定、乡镇验收、县级专班抽查等建设模式,推动发展种植类庭院经济3200户、养殖类庭院经济3750户、加工类庭院经济12户,发放各类奖补资金220万元,有效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⑶环境整治促“和美”。采取“积分制+清单制+奖惩制”考核模式,全面实施“人居环境大提升行动”,以“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构建“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模式,充分调动公益岗、志愿者、村民等12000余人,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整治,完成河道治理4条、残垣断壁拆除800余处,实现垃圾清理150余吨。并组织县级专班按照《考核考评细则》分别对乡(镇)、行政村、农牧户进行整治成效考评,向乡(镇)、行政村、农牧户共发放奖补资金320万元,极大调动农牧民环境治理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