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 赵先军摄/光明图片

重庆市渝中区戴家巷崖壁步道 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山城巷一景 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4985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万亿元
电子终端产业产值1487.4亿元
电子终端产业出口交货值1167.4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5.5万元/人·年
数据来源:重庆市经信委、商务委提供
20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7098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7万亿元
电子终端产业产值7345.7亿元
电子终端产业出口交货值4230.6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41.9万元/人·年
数据来源:重庆市经信委、商务委提供
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重庆发展把航定向,指引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重庆市委市政府踔厉奋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开启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协同创新:打造西部发展新引擎
7月22日,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重庆开幕,2022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同期举行。本届西洽会为期3天,共吸引了38个国家和地区、121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加,签约投资额达2468.7亿元,签约项目平均投资额较上届西洽会增长51.8%。“西洽会立足重庆,放眼全球,是一个展示西部地区形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大平台。”重庆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第四届西洽会执委会办公室主任章勇武介绍,本届西洽会聚集高端资源多,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是首次到西部寻求投资机会;区域联动效果好,除重庆外,其他省区市签约投资额也超过了240亿元。
全长29公里,共设35个站点,仅需1小时左右,公交车即可从重庆潼南到达四川遂宁磨溪。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县首条跨省市公交线路。这条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行,方便了沿线数万群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重庆与四川积极对接合作,携手唱好“双城记”,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共同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共同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支撑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截至2021年年底,川渝两地共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63份,已开通跨省市公交线路10余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200余项。
重庆永川根据双城圈规划加快建设西部职教基地,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今年1至4月,致力打造“成就工程师的城市”的永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7.8%,成为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方洞镇雨锋村村民胡南,去年在家门口参加重庆荣昌人力社保局的专场招聘会,顺利当上了质检员。“双城经济圈建设机会多,只要踏踏实实干,一个月最少能挣4000元。”胡南说,重庆和四川实现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近认”、社保保障卡“就近办”等方面“两地通”,让她在择业时更加“后顾无忧”了。
内引外联: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2021年9月,由5辆集装箱卡车组成的跨境公铁联运班车抵达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随即换乘中欧班列发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标志着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国际货运班列和跨境公铁联运班车的常态化运行和联运。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近年来,重庆不断丰富拓展出境出海大通道,加速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向东,渝甬班列与长江航运相互补充,强化长江黄金水道;向西,中欧班列(渝新欧)已有连接27个国家72个节点城市的33条运营线路,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营运中心,实现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融会贯通”,物流网络已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向北,重庆经满洲里出境到俄罗斯的“渝满俄”班列,已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空中,国际货邮吞吐量持续保持西部第一。近年来,重庆先后获批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三类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开放体系。
作为重庆重要的港口和物流枢纽,重庆果园港今年以来也先后开行了中越国际跨境货运班列、长江—中南半岛国际联运班列和中缅国际铁路班列等多趟跨境“首发班列”。今年1至5月,重庆果园港开行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班列,同比分别增长了7%和59%。“果园港以前是一个只能做内贸业务的散装小码头,现在聚集了综保区、自贸区、中新多式联运示范区等内陆开放全要素,正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转站’。”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办副主任李国强说。
“上游”担当:书写山清水秀新画卷
“清晨,和家人去沿河步道晨练;晚上,约三五好友去秀湖公园骑行。璧山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确实是个宜业宜居的好地方。”32岁的魏宗磊籍贯山东日照,在重庆读大学时与璧山的一次“偶遇”,最终让他选择在重庆璧山这个“小而美”的城市定居。按照15分钟的步行半径布局主题公园、因地制宜实施坡坎崖绿化、见缝插针打造微型“口袋公园”、改造提升城乡森林频道。如今的璧山,城区人均绿地面积约48平方米,是一个山水环绕、花木葱郁的大花园。
璧山是重庆书写山清水秀新画卷的缩影。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全市上下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自然资源保值增值,城乡处处逐渐变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纵贯南北,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东流,塑造了重庆“山城”“江城”的独特风貌。“四山”煤炭、石灰岩等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一度成为重庆中心城区一些区县和乡镇的“第一产业”。2018年,重庆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在大城市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省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实施方案,在中心城市营造林木76万亩,累计修复矿山生态773公顷,整治违法建筑1238万平方米。昔日满目疮痍的“四山”,又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绿肺、市民花园”。
今天的重庆,“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千里江山巴渝画廊正徐徐展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可以登南山、乘游轮、坐索道,或者站在柔风轻拂的江岸边,看这个“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层层蝶变。
成长
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讲述人: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武夫波
五年前,我从北京博士毕业,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面临去哪里发展的问题。重庆重要的城市定位、宜居的生活环境,理想与烟火气息的完美结合深深吸引了我,最终我选择到西南政法大学工作。
青年教师的工作忙碌而又充实,备课、上课、阅读文献、外出调研、撰写论文、指导学生、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事情接踵而至。入职之初,领导前辈教导要站好讲台。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我到重庆各地拍摄,用镜头记录重庆的变化,用照片增强教学感染力。照片中,学校南门外十多年前的梯坎,如今已成熙攘热闹的聚集地;正在“浮出水面”的地铁十五号线与往来穿梭的公交车,共同见证了校与城的变迁。
为了在青年群体中用视频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我想到发源于石柱的民歌“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哦”,让人仿佛看到了墨绿群山包裹着的一个个乡村。于是,我带领学院石柱籍同学一起从身边寻找故事,拍摄了《在乡村振兴中展示青年力量》宣传视频。一个个鲜活的素材,一次次感人的经历,让人不禁感慨重庆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在2021年交出这张答卷的来之不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成长要融入地方、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才有意义。2018年,我组织举办了有关政治、法律哲学的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青年学人来重庆交流、研讨,增进对重庆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对重庆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进行研究,通过访谈、问卷的形式深入重庆多个区县政府、街道、乡村进行调研。这几年,我还围绕重庆人才品牌、公务员素养、基层派驻等问题进行研究,承担了一系列研究课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研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为了将研究专长转化为可用经验,我多次为成渝地区城市相关部门开展讲座与培训,针对受关注的公务员法治素养、传统治国理政经验等问题进行讲解。今年,我获评共青团重庆市委、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选树的“双城青才校园先锋”先进个人典型。一直以来,我努力用自己的专业、专长服务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成长。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为此我发起了“与文读书”会。五年来,我们先后义务举办了100期读书会,有超过5000人次参与。从读书会里走出去多位名校博士、硕士;有的人考上了重庆某县的选调生;还有人选择毕业后到重庆巫溪县支教,在脱贫攻坚时用教育扶贫,在乡村振兴时用知识改变生活。
凭栏嘉陵江边,岸阔樯稀波渺茫,满目山河增感慨。我时常思考:十年间,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高校教师,见证了个人的成长和重庆的发展变化。下一个十年,迎接我的是云霞暮霭,亦会有疾风骤雨,我将继续在教学科研中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品谈
重庆的温度与气度
作者:刘清泉,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作协主席、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说起重庆,尤其是说起夏天的重庆,你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大概率你会脱口而出:“火炉!”是的,在传统印象中,重庆是响当当的“火炉”之一,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是重庆夏天经年不变的“主旋律”。可今夏却大有不同,入伏以来,平均气温一直在30摄氏度以下,喜雨如酥,凉风习习,“火炉”摇身一变,成了令人钦羡的“凉都”,引得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探访这宜旅宜居之胜境,直接促成了重庆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幅跃居四大直辖市之首。此乃天公作美?其实非也。研究发现,这一巨变的根源,还在于重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得天更蓝、水更绿、气候更怡人,是重庆人的匠心巧运,换来了如今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使得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存在感愈益凸显,“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正在从愿景和蓝图一步步演变成为实景与实绩。
重庆的温度走向平和的背后,蕴蓄着重庆人敢为人先的创造活力和坚韧包容的精神气度。
众所周知,重庆是山城,是江城,是桥都,也是不夜之城。站在会仙楼顶的“重庆之巅”,仿佛置身魔幻空间。但见飞机似在触手可及处飞过;路可入地,亦可直冲云端;轻轨在群楼间穿行,又仿佛在家中的厅堂间随意切换;车辆掠过一个又一个隧道,翻越一座又一座高架立交,宛若游龙,在天地间辗转腾挪,自由翱翔。在重庆,最不缺的,便是立体感带给人的惊奇与惊艳:风景是立体的,建筑是立体的,市井是立体的,一切都是立体的……什么是江山与共?走进重庆,你便能得到最好的答案;什么是刚柔并济?认识重庆,你便能体悟最具艺术质感的画面与图景。
在重庆,缙云山、歌乐山耸峙南北,长江、嘉陵江交汇朝天。两江汇流处,长江的雄浑与嘉陵江的清逸合为一体,活脱脱一幅阴阳太极图,你禁不住会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随着广场上晨练晚习的人群,演绎一段太极推手,朗朗乾坤,自在心田人间。更加神奇的是,这样的旷达诗意,被重庆人形象地定格在沸腾的火锅里,并且享有一个浪漫至极的名字——鸳鸯火锅。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可大快朵颐,亦可洗去心头尘翳;风平浪静时,你可以在江边试试跳水,或者去江中畅游一番,亲水的同时便也卸下了周身烦恼。入夜,你可以去南山,寻一处观景台,俯瞰满城灯火,那无处不在的闪亮,为你拨开迷茫、指明方向。在重庆,进退皆风景,周遭得启喻。
从在歌乐山下读大学算起,到现在,我已在重庆生活了三十多年。一部《红岩》,给予了几代重庆人守正的力量。而发祥于歌乐山麓的红岩精神,更是成了重庆人的精神图腾和文化基因。如今,红岩精神已汇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烛照着更多人的心灵。在众多《红岩》人物形象中,我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小萝卜头”宋振中——中国乃至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一个年满八岁却只有四五岁身高、头大身细、面黄肌瘦的孩子,一双清亮的大眼睛,一小段秃头破损的红蓝铅笔,闪烁着对知识的无比渴求和对希望的无限期待……虽说时光似电、岁月如梭,但值得欣幸的是,今天的中国,今天的重庆,已足可告慰“小萝卜头”。因为,红岩精神中归根到底的善良与真诚已浸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身体里永不过期的营养液,源源不断的精神之钙。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05版)
原标题:重庆: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下一篇:四川:“拼”出发展新气象